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张作干
张作干

张作干(著名医学家)

张作干,男,1907年出生于浙江温岭,组织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神经解剖学家与医学教育家、教授。我国现代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的开拓、普及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组织学、胚胎学、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科研教学人才,为发展和提高祖国的基础医学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专著有《各种因素对于骨骼结构及发育的影响并论及畸形的成因》,合编有《组织学》、《细胞学进展》还翻译巴斯著的《胚胎学》。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张作干
  • 国 籍中国
  • 出生地浙江省温岭县麻车桥乡六份村
  • 出生日期1907年3月14日
  • 逝世日期1969年3月17日
  • 职 业医学教育家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 代表作品《各种因素对于骨骼结构及发育的影响并论及畸形的成因》

张作干相关资讯

张作干详细介绍

  张作干的人物生平

  张作干教授,1907年3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县麻车桥乡六份村。1927年7月~1929年6月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29年7月~1935年12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学系,后留任该校助教;1936~1939年间受聘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学系及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任讲师;于1940~1946年先后出任贵阳医学院解剖学系副教授和主任教授,1947~1949年在美国康乃蒂(Connecticat)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时候,放弃高薪优厚待遇和先进工作条件,毅然于1949年9月回国,任私立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系教授。1957~1969年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实验形态学系教授、研究员与系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教研室主任与教授;还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解剖学报》的主编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下放劳动,不幸于1969年3月17日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时年62岁。

  张作干教授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生物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精通组织学、比较解剖学、神经解剖学、胚胎学和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理论,具备广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初步摸清了我国东南地区两栖类动物资源的情况,为安康羊骨骼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933~1940年期间,张作干教授对我国东南地区、安徽及广西两栖类动物种属及分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我国这类动物资源的情况。

  1947~1949年间对安康羊(Ancon sheep)骨骼形态及骨骼发生、矮脚羊和侏儒羊骨骼的异常发生及其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其骨骼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资料,著有《各种因素对于骨骼结构及发育的影响兼论畸形的成因》一书。

  张作干的成就

  张作干教授的科研方向是胚胎发生的机制,长远规划是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电镜,观察小白鼠胚胎发生过程中各器官组织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变化。1951年开始建立实验方法:举凡动物饲养繁殖,阴道涂片检查动情周期,用阴栓计算胎龄,冲洗子宫输卵管收集受精卵,制作各期胚胎连续切片等一系列工作,无一不是在他精心设计,严格把关和指导下进行。常常是从清晨到深夜定时杀鼠取卵,并亲自照相,从而建立了一系列成套小白鼠胚胎发生切片系列标本与显微镜照相资料以及详细的实验方法,为后来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完成科研计划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张作干的主要论著

  1.各种因素对于骨骼结构及发育的影响,兼论及畸形的成因.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早期小白鼠胚胎的碱性及酸性磷酸酶.解剖学报,1953,1(1):45~60

  3.甲绿-哌啷咛法对于核蛋白分化染色的改变.解剖学报,1954,1(2):247~264

  4.大鼠和小鼠个体发育上一些工作方向.中国解剖学会年会论文,1955

  5.小白鼠的胚胎的早期发育.中国解剖学会年会论文,1955

  6.小白鼠胚胎肢芽,特别是尖端增厚表皮的磷酸酶、糖原和核糖核酸.中国解剖学会年会论文,1956

  7.对小鼠肢芽特别是尖端增厚外胚层的一些组织化学观察.解剖学报,1957,2(2)

  8.对于小鼠胚胎肢芽的上组织化学观察.解剖学报1957,2(3):259~270

  9.多糖及其组织切片染色法——介绍“过碘酸雪夫染色法”.临床检验杂志,1957,4:32~37

  10.肝癌诱发过程中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