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艺术家 > 宗其香
宗其香

宗其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宗其香,男,汉族,191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家贫,自学美术。1937年当徒工时,《山水》即入选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代表作品有《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有《宗其香画集》行世。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宗其香
  • 国 籍中国
  • 民 族
  • 出生地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30日
  • 逝世日期1999年12月29日
  • 职 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艺术系
  • 主要成就全军美展一等奖
  • 代表作品《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

宗其香相关资讯

宗其香详细介绍

  宗其香的人生经历

  1985年在桂林与宗其香先生同住一个饭店,因此几乎每天在一起,宗老有个习惯,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在院子里慢慢的散步,经常和他朝夕相处,他为人随和并且有些寡言,夫人也常常伴随左右,在这最后的二十年中,闲暇之余经常陪伴他散步、聊天,宗其香在桂林为各宾馆创作了近百幅丈二巨作,他的晚年是幸福的、祥和的,他从不吝啬自己的作品,经常把他的画作送给刚认识喜欢美术的小朋友和饭店服务员,鼓励他们学习,当别人问他是哪来的画家,他会慢慢的谦逊地告诉别人:"我是一个退休教师", 当别人称他为"大师"时候,他总会认真地告诉你:"我不是大师只是一位大学教师"。 1989年,李可染去世后,中央美术学院多次到广西桂林请他回北京,但都被一一谢绝了,也许是文革留下太多的伤痛。

  关于宗其香"三虎图"反革命事件,40几年前的宗其香是"文化大革命"受冲击最严重的老画家之一,1974年为北京饭店等外交场所画画,本来可以缓口气,终于有时间能画画了,当时他画了几十幅作品,单单有一幅"三虎图"惹了天大的麻这幅"三虎图"实际是一幅很普通的水墨画,结果,这幅画被扣上了三虎既彪,"为林彪翻案"的黑帽子,被隔离审查,反复做检讨,被拉到四处批斗。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宗老受到的冲击最严重,他的学生动手打他,折磨他。宗其香详细叙述了这些事的经过,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宗老最伤心的就是他的学生打他,他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到最后不能提起这些事。

  在宗老人生的最后20年,他几乎没画出新东西,他是新中国中国画改革的四大旗手,李可染、李斛、蒋兆和、宗其香之一,宗其香1999年去世,他与李可染一样活到82岁去世,在人生的最后20年隐居的日子里,创作了数不尽的桂林山水,与李可染、白雪石共同创立了桂林山水画新风。

  宗其香是中国画改革的开拓者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改革派的一面旗手,直到打倒"四人帮"平反之后,1980年宗其香离开了多事的北京城,在桂林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的平民生活直到去世。人们从此渐渐地把他遗忘,而与他齐名的画家同事们成为了"大师",他远离了中国的政治中心,远离了美术界和新闻界,以至很多美术界的人士误认为他早已不在人世间,他放弃了留在北京城,放弃了中央美院教学工作,放弃了给予过他荣誉给予过他磨难的北京城,而遨游在桂林小镇的真山真水之间,享受着晚年天伦之乐。

  宗其香的成就及荣誉

  1947年随徐悲鸿北上,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1982年离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作品有《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1952年创作的《不朽的英雄杨根思》曾获全军美展一等奖。1943年曾在重庆举办“重庆夜景”个人画展;1956年其长江写生在国内数地巡展;1985年南京江苏美术馆,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赴日本举办个展。1958年创制水彩袖珍画具,获文化部创作发明奖。有《宗其香画集》行世。

  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从他众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多样的题材,浓郁的生活气息,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他是一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许多人已是著名的画家、教授或高级编辑。他是一位勤奋的垦荒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创作颇丰,是发表作品最频繁的画家之一;他是一位经历丰富

  这就是宗其香。他82年的生命历程,如其笔下的山水,跌宕而丰富。

  老友黄苗子先生说:“朋友当中,宗其香是最有艺术家脾气的艺术家之一,他‘我行我素’,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爱怎么画就怎么画。他是徐悲鸿先生的学生,有精湛的基本功,可是他并不一成不变地走老师的道路,‘我自用我法’(石涛语)”。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宗其香视艺术为生命。面对奔腾而至的市场经济大潮,他十分不适应;而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人际关系,他更是无所措手足,以至于避开众人向往的大都市,遨游真山真水二十余年,直至骨灰都抛撒在他热爱的漓江山水之间……

  尽管这其中有激情,有灵感,有追求,也有无奈,但正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我是个美术工作者,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山,喜欢水,有时候在这山水里面,我想变成一块石头,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里去。”

  一个人怀念一座城市,多半是怀念那里的人。就像国画《黎明》所表现的那样:晨曦中的江面上,透过花丛树影,几只错落有致的泊船和高低不同的远山,静静地躺在如镜的水面上。渔火中,三两个人影在船舱里劳作着,像是在梳洗,亦像是早炊。微风中,不时飘过来几声细语,夹带着欢笑和悦耳的婴啼。心像山一样静,情如水一样深。他的作品是在表现昼夜的交替,还是在借喻生命的轮回?

  情因人而异,景伴情而生。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宗其香寄情书画,可谓达到了极至。

  他把自己融进了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