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化学家 > 耿信笃
耿信笃

耿信笃(著名化学家)

耿信笃,男,汉族,出生于1941年,著名化学家、教授,博士导师,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所长。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专著《现代分离科学导引》一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材。2004年及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计量置换理论及应用”和“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两本专著。在《中国科学》、“J. Chromatography”、“化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40余篇,鉴定成果4项,技术报告6份,发明专利4项。

个人资料

  • 中文名耿信笃
  • 国 籍中国
  • 民 族
  • 出生日期1941年4月
  •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 职 业化学家、教授,博士导师

耿信笃相关资讯

耿信笃详细介绍

  耿信笃的个人简介

  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木系兼取数授、《色谱》杂志编委、美国普渡大学客座教授并为美国大学教授会成员。入选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高等分析化学、现代分离科学、表面物理化学等课程,并给博士生用外语开设现代分离科学研究课程。

  耿信笃的科研成就

  耿信笃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60年代从事微量分析中环炉技术研究,首创了多孔环炉仪,提出了疏水栅柱环及自动持续冲洗技术,使中国在环炉技术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他跟踪现代科学的前沿领域,开展现代分离科学研究,开展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国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高技木新概念项目、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资助项目等10项重大科研任务,在基础理论及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

  1952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马丁和辛格因提出液-液色谱分配机理而获诺贝尔化学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探索各种高效液相色谱的保留机理已成为各国色谱学家的目标。1983年耿信笃与他在美国的合作者普渡大学的F.E.Regnier教授,根据体系中溶质、流动相、固定相分子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机理——在溶质分子被固定相吸附的同时,在溶质与固定相接触界面上必然释放出一定数目的置换剂分子。并将其发展到除尺寸排阻色谱外的各种色谱领域,提出适用于全浓度、多组分的各类色谱的统一保留模型;他所提出模型中的Z值使液相色谱的应用从一般分析提高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的新方法。著名色谱学家E.Soczwinski认为该模型是对置换机理的“intensivedevelopment”。国外的杂志评价为“耿所提出的模型是几十年来最激动人心的结果”。它已被取代液相色谱奠基人之一的L.R.Snyder博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验证、承认和应用。国内专家也对该模型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周同惠教授评价“本项工作有创新性见解,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陆婉珍教授的评价是“由于Z值的提出对反相液相色谱中的保留机理的认识是有推动作用的”。

  耿信笃在美国的合作者Reginer教授以这一模型为核心曾先后获DalNogare奖及1988年美国化学会奖,而耿信笃教授也因此成果而获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评奖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价为:“此项研究提出的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模型,是目前得到国际公认的最佳模型,考虑到了溶质、溶剂、吸附剂三者间各种效力学平衡,思想新颖,观点全面,推导严谨,应用于各种色谱体系,理论与实践均很好符合,在学术上、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际色谱学界权威肯定和应用。此项研究的合作者普渡大学Reginer教授已获美国化学会奖,从Reginer给西北大学校长来信中,表明他们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耿信笃是发现者,发表论文耿均为第一作者。因此,耿在我国也应予以奖励。”

  1992年《J.Chromatogr.,》主编来函特约耿信笃教授撰写有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机理”方面的评论文章,这不仅说明国际学术界已承认该模型并认定耿教授是保留模型的主要提出者,而且表明耿教授在国际色谱学界的地位。

  耿信笃的主要著作

  上述的贡献也提高了耿倍笃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他曾多次被邀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Keynotelecture,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AnalyticalAbstracs》杂志主编J.Gorden曾特邀耿教授对该杂志的质量、内容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国际著名的《J.Chromatography》,《Chromatographia》和《J.Liq.Chromatography》杂志主编均来函特邀耿信笃的稿件及写专题进展的评论。耿信笃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IBC)名人录中,他被美国传记研究所(ABI)评为1996年有成就金奖获得者。

  耿信笃教授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从1963年起,他先后在《中国科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及《JournalofChromatography》等国际国内著名杂志上发表举术论文130余篇。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及拼搏精神,是一位做出重大贡献的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他的科学研究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等10次重大科技成果奖。1990年耿教授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学工作者”称号,被国家劳劳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被国家教委及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耿信笃的个人荣誉

  专著《现代分离科学导引》一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材。2004年及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计量置换理论及应用”和“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两本专著。在《中国科学》、“J. Chromatography”、“化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40余篇,鉴定成果4项,技术报告6份,发明专利4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发明三等奖(198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陕西省政府成果一等奖四次(1979、1992、1998、2006),美国匹兹堡第十届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博览会金奖(1994)。其成果已被国家教委列入“中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与研究进展选编”中。

  1984年他与美国普渡大学Fred E Regnier教授合作首次提出了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并将其发展为适于全浓度, 多组分的各类液相色谱的"统一保留模型",提出了物理化学中的"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机理",从理论上推导出Freundlich公式和Langmuir公式,将表面物理化学中的吸附和液相色谱中的保留机理统一起来。该成果已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和1998年两次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系统研究了基因工程产品分离、纯化和折叠的新型介质、新技术和新工艺,圆满完成国家七五攻关及863任务,其成果被列入"中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与研究进展选编"的57项成果之一,获199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首创了多孔环炉技术,使我国在环炉技术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4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提出液相色谱中的溶质统一保留模型及用色谱法研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获1998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52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马丁和辛格因提出液-液色谱分配机理而获诺贝尔化学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探索各种高效液相色谱的保留机理已成为各国色谱学家的目标。1983年耿信笃与他在美国的合作者普渡大学的F.E.Regnier教授,根据体系中溶质、流动相、固定相分子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机理——在溶质分子被固定相吸附的同时,在溶质与固定相接触界面上必然释放出一定数目的置换剂分子。并将其发展到除尺寸排阻色谱外的各种色谱领域,提出适用于全浓度、多组分的各类色谱的统一保留模型;他所提出模型中的Z值使液相色谱的应用从一般分析提高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的新方法。著名色谱学家E.Soczwinski认为该模型是对置换机理的“intensivedevelopment”。国外的杂志评价为“耿所提出的模型是几十年来最激动人心的结果”。它已被取代液相色谱奠基人之一的L.R.Snyder博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验证、承认和应用。国内专家也对该模型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周同惠教授评价“本项工作有创新性见解,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陆婉珍教授的评价是“由于Z值的提出对反相液相色谱中的保留机理的认识是有推动作用的”。

  耿信笃在美国的合作者Reginer教授以这一模型为核心曾先后获DalNogare奖及1988年美国化学会奖,而耿信笃教授也因此成果而获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评奖委员会专家组的评价为:“此项研究提出的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模型,是目前得到国际公认的最佳模型,考虑到了溶质、溶剂、吸附剂三者间各种效力学平衡,思想新颖,观点全面,推导严谨,应用于各种色谱体系,理论与实践均很好符合,在学术上、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际色谱学界权威肯定和应用。此项研究的合作者普渡大学Reginer教授已获美国化学会奖,从Reginer给西北大学校长来信中,表明他们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耿信笃是发现者,发表论文耿均为第一作者。因此,耿在我国也应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