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祝寿河
祝寿河

祝寿河(著名儿科专家)

祝寿河,男,汉族,191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著名儿科专家,微循环障碍疾病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使用了人工冬眠疗法治疗中毒型痢疾,首先用大剂量阿托品救治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提出微循环障碍是许多危重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的理论,并从民间草药中找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山莨菪碱。1987年7月26日 因结肠癌在北京逝世。

个人资料

  • 中文名祝寿河
  • 国 籍中国
  • 民 族
  • 出生地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1919 年2月26日
  • 职 业北京友谊医院院长

祝寿河相关资讯

祝寿河详细介绍

  祝寿河的生平经历

  祝寿河,生于江苏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寄生虫学教授。他于1936年到北平,进入育英中学读高二。1938年当他从育英中学毕业时,北平正处于日本侵略军侵占之中,他不愿当亡国奴,并出自对医学的浓厚兴趣,1939年来到上海并考入上海医学院医疗系。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46年祝寿河毕业时,老师希望他留在上海医学院工作,但他心中惦念着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后的北平,1946年,他和同班同学叶应妩一同回到第二故乡北平,并结成终生伴侣。

  祝寿河到北平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他工作出色,1948年升为住院总医师。

  1949年4月,祝寿河被调至北京协和医院任儿科主治医师。1953年5月至1958年5月,他在北京医院任儿科副主任。1958年5月以后,他一直在北京中苏友谊医院(今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先任儿科副主任,1961年任儿科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关进“牛棚”,在此期间曾患垂体肿瘤,经放射治疗而愈。1978~1984年任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兼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升为教授,1981年升任主任医师。1984年任北京友谊医院技术顾问。1974年,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会成立后,他任历届会长。1987 年该会转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他又被一致推选为主任委员。他还担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卫生顾问,并曾担任《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

  祝寿河领导的“微循环障碍在发病学上的意义与654-2(山莨菪碱)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一级科技成果奖。他促进发现并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新药山莨菪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他代表中国参加过在奥地利、丹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等国举行的国际医学会议。1980 年,他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儿科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Anisodamine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fulminant epidemic meningitis-Its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山莨菪碱治疗暴发型流脑疗效及机理探讨),该文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大会主席当场宣布:中国代表祝寿河教授发言时间可由规定的10分钟延长到任意长的时间。

  祝寿河在学术上非常重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但从不盲从,而是勤于实践,勇于开拓。

  祝寿河对待病人极端负责,为了危重患者,他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彻夜不眠。无论是领导干部的孩子,还是工人、卫生员的孩子,他都一视同仁。他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从不退缩。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有一次,他在门诊当卫生员“改造”时,发现有一个要收入院的患儿,门诊医师没有诊断出是中毒型菌痢。他主动护送患儿到病房并提醒病房值班医师这是中毒型菌痢,应立即抢救。当他知道自己患垂体肿瘤及结肠癌后,首先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年轻医生们的进步和微循环研究的进展。1986年,祝寿河被发现患结肠癌。1987年,他刚做过结肠癌手术,而且知道肿瘤已经转移,但他还是谈笑风生地离开病房赶往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他经常说:“要在已经不长的有生之年,再为人民做点事。”

  1987年7月26日,祝寿河因结肠癌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

  祝寿河的科技成就

  创造中毒型菌痢的人工冬眠疗法

  祝寿河对医学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中毒型菌痢的人工冬眠疗法,首先用大剂量阿托品救治暴发型流脑,提出了微循环障碍是许多危重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的理论,并从民间草药中找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山莨菪碱。

  1958年,中毒型菌痢还是夺走患儿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不少健康活泼的孩子患了中毒型菌痢,不到24小时即可因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扭转不了病情的恶化。当时主持北京中苏友谊医院儿科工作的祝寿河,日以继夜地守护在患儿身旁。他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分析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他思索着,为什么患中毒型菌痢的孩子大多并不瘦弱而是体格发育较好?为什么同样是痢疾杆菌感染,中毒者的肠道症状还不如普通型重?他得出结论,机体对痢疾杆菌感染过强的反应性,是其发病的主要矛盾所在。用什么方法能减轻这过强的反应呢?他想到了麻醉科主任谭慧英关于人工冬眠的一些情况。经过他修改后,人工冬眠降温疗法被用于救治中毒型菌痢患儿。一个接一个极重型的中毒型菌痢患儿经冬眠降温后,苍白的面容逐渐变得红润,持续抽搐的安静了下来,顽固休克的血压开始回升。为了挽救更多的病儿及进一步验证这一疗法,由中苏友谊医院儿科及麻醉科、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共同组成了北京市中毒型菌痢研究小组,采用祝寿河创造的人工冬眠降温疗法,使中毒型菌痢病死率由1957年的22.8%降至1958年的4.2%,至1963年又进一步降至3.7%。

  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暴发型流脑

  1964年,北京地区又有暴发型流脑流行,而且病死率比中毒型菌痢更高。祝寿河仔细分析这两种不同的疾病:病原菌完全不同,主要侵袭的靶器官也不一样,但危重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死亡规律非常相似;死亡患儿病理解剖主要内脏的改变也很近似,均为淤血、出血、水肿、坏死等。最后,他得出结论: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特别是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障碍,是中毒型菌痢和暴发型流脑共同的主要病理环节,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原先认识到的中毒型菌痢患者机体过强的反应,也就表现在产生微循环障碍上。人工冬眠疗法虽然也有一定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减轻反应、减少微循环障碍起作用。祝寿河非常赞同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钱潮医师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中毒型菌痢的实践。钱潮观察到中毒型菌痢患儿眼底有明显的小动脉痉挛,应用大剂量阿托品后,眼底小动脉痉挛解除,危重患儿得到挽救。祝寿河想到大剂量阿托品是解除微循环障碍的有效药物,对中毒型菌痢有效,对流脑也应同样有效。他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暴发型流脑,收到较好的疗效。大剂量阿托品疗法用于治疗暴发型流脑的实践,不仅为这一凶险疾病找到了有效的疗法,更有意义的是初步验证了祝寿河关于微循环障碍是这两类疾病共同的主要病理环节的理论。当他1966年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意义”一文时,国外还仅注意到体外循环及休克的微循环障碍问题,国内还没有人报道微循环障碍在疾病中的作用。

  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暴发型流脑,虽然使该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所需剂量比中毒型菌痢更大,此药的副作用也就更明显。祝寿河到处寻找具有解除微循环障碍疗效而副作用又较小的新药。在吴正贵的帮助下,他从青海民间草药中找到了山莨菪碱。1965年4月,山莨菪碱代替阿托品,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开始应用。山莨菪碱(天然品又称“654”,人工合成品又称“654-2”)为主的疗法,使暴发型流脑的病死率由过去的50%以上降至10%左右。用山莨菪碱治疗中毒型菌痢,可使其病死率下降至1%左右。

  开拓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研究

  为弄清楚能否从外周微循环变化的指标,早期发现微循环障碍和判断药物疗效,祝寿河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华光。华光对祝寿河提出的新观点非常赞同,他带领薛全福、修瑞娟、陈祥银等人来到中苏友谊医院,昼夜奋战在救治暴发型流脑和中毒型菌痢的监护病房中。他们通过对患儿甲皱、球结膜等部位微循环的动态观察及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一些物质的检测,进一步验证了微循环障碍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理环节,山莨菪碱是防治微循环障碍的有效药物。通过实践,祝寿河还首先提出,微循环障碍也是出血性肠炎、出血型胰腺炎、过敏性休克、大叶肺炎、子痫、急性肾炎、部分阑尾炎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之一,山莨菪碱等具有解除微循环障碍作用的药物亦应对这些疾病有效。国外最早报告的儿童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1968年,是继发于体外循环的病例。而祝寿河于1965年就发现了此综合征,1966年报道时将其命名为“急性感染反应性微循环障碍综合征肺型”,此后对这一综合征的研究又不断深入。

  祝寿河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他领导的微循环研究室,还成功地建成了感染所致肺、肠、胰、肝、心为主的脏器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祝寿河是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研究的一代先驱和开拓者。

  祝寿河为人耿直、待人真诚、重视科研协作。1974年以来,他联合上海的钱潮、宁波的杨国栋等莨菪类药物重大价值的发现者一起,举行过多次全国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攻关。

  祝寿河的主要论著

  1 Chu SH.Congenital atresia of bile ducts.Chin Med J,1948,64∶609.

  2 祝寿河,张之芬,王宇豪.小儿肺炎的综合疗法.中华儿科杂志,1955,6(3):167~171.

  3 祝寿河,张之芬,喻永绥,等.婴幼儿的佝偻病问题.中华儿科杂志,1957,8(6):436~440.

  4 Chu SH.Oxygen treatment of ascariasis in children.Chin Med J,1958,78:120.

  5 北京市中毒性痢疾研究小组(祝寿河执笔).人工冬眠治疗中毒性痢疾.中华儿科杂志,1958,9∶514~517.

  6 祝寿河.关于中毒型痢疾的研究成果中华儿科杂志,1959,10(5):394~396.

  7 Chu SH.Artificial hibernation in treatment of toxic dysentery.Chin Med J.1959,78:120.

  8 祝寿河,王宇豪,方鹤松.关于中毒性痢疾的治疗.中华儿科杂志,1963,12:28~30.

  9 祝寿河,阎田玉,高生玉,等.抢救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体会.中华儿科杂志,1966,15:5~9.

  10 祝寿河.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意义.中华儿科杂志,1966,15:123~126.

  11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某院第一研究室.山莨菪碱治疗急性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原理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73,52(5):259~263.

  12 祝寿河,任世光.在654-2治疗急性肺微循环功能衰竭中认识其主要病理环节.中国急救医学,1982,2(2):8~12.

  13 祝寿河,方鹤松,高慧英,等.山莨菪碱在暴发型流脑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83,63(5):257~260.

  14 祝寿河,任世光,马兰,等.内毒素促成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途径的实验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84,4(2):5~8.

  15 祝寿河,任世光,马兰,等.家兔出血性肠炎模型的建立及对局部型施瓦茨曼现象主要发生机理的认识.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1984,5(3):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