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施赛珠
施赛珠

施赛珠(著名医学家)

施赛珠,女,193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著名医学家。上海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华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中医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专家。1996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录入名人录。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施赛珠
  • 国 籍中国
  • 民 族
  • 出生地浙江宁波
  • 出生日期1937年
  • 职 业医生
  •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
  • 主要成就获卫生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

施赛珠相关资讯

施赛珠详细介绍

  施赛珠的个人经历

  施赛珠,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61~1964年于上海市第三届西学中研究班学习,曾获卫生部颁发“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习成绩优秀”的嘉奖。毕业后起直至1998年底负责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青年时代喜读各类古书、博采各师之长,融姜春华教授善变融西之长;集盛梦仙教授古方今用之长;取沈自尹教授辨证与辨病结合的思路,博采众方,弘扬师业,融会贯通,立足临床。西医基础扎实,能紧跟现代医学发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中有一定的造诣。早期参加“肾本质”课题研究,负责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近年来主要开展糖尿病的血栓前状态和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注重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主张病证结合分阶段中西医结合思想;在全国较早运用临床流行病的研究方法进行中医“证”的研究,对肾脏病、免疫性疾病、慢性重型障碍性贫血、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主持负责华山医院中医病房,制订了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培养了一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队伍,1997年获上海市示范中医科之一。担任教研室主任,负责各类中医教学,副主编中医学,主编袖珍中成药手册、中医学教学大纲,培养研究生数名、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英文版、日本版。1996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录入名人录。

  施赛珠的证治经验

  糖尿病

  认为三消的病因和症状,其症结在于燥热伤阴、燥热灼津、阴虚燥热为本,久久不治、阴损及阳。津气同源、气随津脱、气阴二虚、阴阳二虚、五脏受损,病本于肾、肾阳衰退,并常兼有气虚血瘀之症。主张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中期养阴益气;末期阴阳俱损,宜以补肾、益气、升清、活血。糖尿病不同病期的病因及病机不一,对伴并发症时,应审因论治、审机论治。

  1.辨证与分型:阴虚热盛型:病之初起,三消之症以上、中消为主,烦渴恣饮、多食易饥、舌红少津,脉濡数。治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法,宜用知母、生石膏、银花、黄连、苍术、玄参、麦冬、天花粉、玉竹、葛根、地骨皮等随证加减。

  气阴二虚型:消渴日久、三消之象减退,但形体困倦、少气乏力、口干便溏或便秘,舌淡胖或尖红、苔少或剥、脉濡细。治以固护气阴、生津润燥法,用宜黄芪、淮山药、生地、山茱萸肉、黄连、枸杞子、知母、葛根、苁蓉等。

  阴阳二虚型:饮一溲一、小便频多、入夜尤甚、形寒肢冷、腰酸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以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法;,用宜黄芪、生地、山茱萸肉、山药、麦冬、玄参、覆盆子、菟丝子、淡苁蓉、补骨脂、仙灵脾、枸杞子等。

  2.常用方药:

  认为糖尿病初起阴虚燥热多见,病久气随阴伤,常致气阴二虚,无论气虚、阴虚,又都能导致瘀血,即气虚而血不行,阴虚而脉道失调,因此虚为本,燥热与瘀为标。医家王清任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老年性或病久糖尿病经西医治疗后,三多症状多不明显,但不少患得有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粗长、肢体麻木、疼痛等瘀的特点。方中除注意清热养阴、益气补肾外,还注意到化瘀。常用活血化瘀法,药用川牛膝、红花、赤芍、延胡索,重则用水蛭、全蝎、蜈蚣等;冷痛加附子、桂枝或肉桂;肤如蚁爬者用赤芍、丹皮、生地为多,认为川牛膝有镇痛、消炎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尤其是肢麻、间隙性跛行时。赤芍有清热凉血、解痛止痛作用,有调节凝血及纤溶等作用;水蛭是目前最强的凝血酶抵制剂,蜈蚣止痛,特别用于糖尿病阴部神经痛;肢体麻木常用全蝎,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蝎毒镇痛可能作用于中枢与痛感有关的神经原。神经病变固然与蛋白非酶糖基化有关,但亦可能与凝血、纤溶等有关的非酶糖基化参于,从活血化瘀法着手亦是一种探索方法。对于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治疗更重视活血化瘀法,特别是益气活血,益气药黄芪本身亦有益于血液的流动及抗凝作用。葛根对心血管系统有药用价值,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作用,使内皮细胞中糖胺中糖代谢明显减慢,动脉内壁表面糖胺多糖相对减少。曾发表糖尿病中的血瘀证和益气活血药预防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9;30(6):21)选用黄芪、红藤、茵陈、大黄、虎杖、泽泻、炙甘草等制成煎剂,对控制高血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有益于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

  3.按脏腑功能情况用药:

  糖尿病患者脏腑功能常述及心脏、肺脏、肾脏、胃、大肠、小肠、膀胱等。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胃瘫、便秘及腹泻交替,胃轻瘫者常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运动紊乱,如早饱、恶心、呕吐,主张用健脾消导法,如枳壳、苍术、白术、鸡内金、莱菔子,并重用白芍20g。糖尿病性膀胱,表现为尿潴留及失禁,主张用蜈蚣,对调节膀胱神经病变有一定好处。糖尿病时亦有部表现,主要表现为功能减退,且减退程度与病情、病程有关,主张选用益气活血药,黄芪、丹参之类。糖尿病肾病以肾小球硬化症为特征,与糖代谢异常有关,试和益气补肾、活血、降脂泄浊法。降糖、降脂可降低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减轻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并能延缓肾功能减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早期蛋白尿似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常用黄芪、生地、丹参、山茱萸肉、菟丝子、泽兰叶、黄连、牛膝、全蝎、大黄、肉苁蓉、仙灵脾、鹿角片等。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氮质血症时多为阴阳二虚,常用温阳利水、滋阴降浊、活血化瘀法。

  施赛珠的科研成果

  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及原理研究

  按照“哮喘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理论为指导,对5批2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呈季节性复发者进行防治,在好发季节前1~2月令患者服用温补肾阳药,以改善体质,减少预防发作,显效率63.4~75%,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片能抑制血清的IgE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性T细胞(Ts)功能,提示温阳睡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发挥预防作用。 温阳片防治支气管哮喘及其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的研究1984年卫生部乙级奖

  血瘀证及血瘀前状态的研究

  采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血瘀证中的检测(ET、GMP-140、tPA、PAI、TAT、PAP)这些分子标志物与血栓形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等,这些因素或因子在活化过程中或代谢过程中表现了某些特征或释放出来的某些产物,称分子标志物,研究探讨这些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是否可作血瘀证检测指标,发现血液有形成分与无形成份的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与血瘀证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发现血液处于既有利于发生,但又不一定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性疾病的状态,似乎与中医血瘀证相仿。在糖尿病及肾脏病瘀证研究时,尚发现这些指标在瘀证前已有改变,提出瘀证前状态已有微观改变。

  中药丹参及黄芪对单核细胞(PBMC)促凝活性(PCA)和纤溶组成(PA)表达的影响。

  探讨丹参及黄芪对LPS刺激PBMC表达PCA和PA的体外干预,结果发现中药黄芪、丹参可能消除或减轻单核细胞的促凝活性,有助于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黄芪、丹参对PBMC,PCA和PA皆有影响。

  论文形式发表《中医药》任副主编荣获上海市98年教学成果奖C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