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教育家 > 孙恩麐
孙恩麐

孙恩麐(农业教育家)

孙恩麐是我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和棉花专家,也是中国棉产改进事业先驱者。他是我国第一位留学美国专攻棉花的学者。回国后,一直从事棉花科教事业,培养了一批棉作科学家;大力推广陆地棉用以取代中棉;对早期美棉栽培、陆地棉—小麦两熟栽培和旱地植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个人资料

  • 中文名 孙恩麐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 江苏省高邮县城
  • 出生日期1893年8月26日
  • 逝世日期1961
  • 职 业棉作科学家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 代表作品《棉花育种之研究》
  • 主要成就农业教育家和棉花专家,中国棉产改进事业先驱者

孙恩麐相关资讯

孙恩麐详细介绍

  孙恩麐的简介

  孙恩麐,字玉书,1893年8月26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城。幼年丧父,由慈母教养成人。6岁时开始读私塾,学习古汉语。他自幼喜爱花卉,八九岁时每天要花二三小时培植花卉,家中经常栽育花草数十盆,供观赏消遣,从而使他对种植业逐渐发生了兴趣。1906年他遵母嘱随叔兄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1911年毕业后赴北京考取公费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三年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三名。1914年与钱天鹤等80余人同行赴美,在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4年课程3年全部学完。1917年在该院毕业并获得荣誉奖状。后又转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学研究所攻读棉花专业,1918年获硕士学位,在我国留学生中他是该专业第一人。论文为《棉花育种之研究》。毕业后由顾维钧指派做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那时召开的国际旱农会议。在美期间,深感美国的棉花生产有许多地方可供国内借鉴:从棉种看,美国为陆地棉,而国内则沿用中棉;从耕作制度看,美国为三年轮作制,而我国则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制。他认为,中国的植棉业应更换棉种,以陆地棉代替中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适合我国棉花生产的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

  孙恩麐的执教生涯

  1918年初回国,先在江苏第一农校任教,一度兼校长,不久便到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担任教授。1920年筹办东南大学暑期植棉讲习会,开始讲授棉花专业课程。不论在农校或在东大,他都要求师生从事研究工作,老师要有一项专长,青年教师更应研究与推广并重,以联系实际熟悉生产。他特别重视实际操作,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到现场实习,从耕地、播种、施肥、治虫到收获、脱粒他都和学生一起劳作。那时学生每2—4人为一组,备有1头牛和全套农具以便实习。经过这样严格的实践训练,培养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青年科学家。冯泽芳、胡竞良等知名学者都是他的得意门生。那一时期,国内棉花田间试验方法极为粗放,为此他特意撰著《棉作栽培试验》一册,作为实施指南,并亲自领导东大所属各棉场的栽培试验。

  孙恩麐有关棉花的著作

  孙恩麐开始接触我国棉花生产和研究时,就十分关心中国棉业的发展问题。早在1921—1922年间他就撰写了《改良推广中国棉作应取之方针论》、《棉作试验及事业》、《我国棉业问题之重大及其改进方法》、《改良推广全国棉作计划书》等文章。他一回国就积极主张引进美棉,1919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输入美棉之研究》,《美棉栽培简法》等文章,注意到良种良法要相互配合的问题。可以说,他是我国普及陆地棉的先驱,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为集中金融、农业、工业的力量,促进棉产事业的改进和发展,设立了棉业统制委员会,孙恩麐任委员。1934年,该会在南京设立中央棉产改进所,他任所长,领导各省从事棉花科研与推广工作。他精心设计、组织和在有关方面的协作下实施了《全国原棉设施纲要》,致使1936年全国棉产实现自给,年产皮棉85万吨,创全国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