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教育家 > 聂菊荪
聂菊荪

聂菊荪(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聂菊荪于1915.10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出生,2006.12逝世,原名易家驹。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线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教育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问,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原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主任,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暨南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原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副书记。

个人资料

  • 中文名聂菊荪
  • 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30日
  • 职 业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主要成就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起草工作
  • 代表作品《董必武传》,《董必武选集》,《董必武年谱》等

聂菊荪相关资讯

聂菊荪详细介绍

  聂菊荪人物简介

  聂菊荪(1915- 2007),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大学肄业。曾任中共汉口区委书记。中地委组织部部长。鄂豫边区党校教务长、华北人民政府人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人事部第二局局长,全国人大党委会法律室主任,暨南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第二书记、书记。

  聂菊荪人物生平

  聂菊荪同志,曾用名易家驹,男,1915年10月30日出生于湖北沔阳(今仙桃)沔城九贺门。在青年暑期就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追求进步。抗日战争爆发前在武昌中华大学、北京中国大学求学。193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北平西城区区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中断学业,投身抗日斗争,1937年9月党组织派他到武汉任“平津流亡同学会”党团书记。1938年3月后,先后担任中共汉口区委书记、中共鄂西北特委组织部部长、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鄂中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党校教务长、敌伪工作部秘书等职。在抗日战争的严酷环境中,在频繁变动的工作岗位上,他不畏艰险、始终坚持斗争,政治上经受了严峻考验,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斗争性和工作魄力。

  1947年,聂菊荪同志调到董必武同志身边工作,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人事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办公厅副主任兼人事处长、党组组员,中央人事部二局局长、党组组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副书记。1954年10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副主任,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起草工作。

  1957年底,聂菊荪同志到文教战线担任领导工作。1957年11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1959年,被错误处理,1959年7月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秘书长,1963年获得彻底平反;1962年10月至1973年会暨南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1972年6月任广东化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5月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主任。1978年3月他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党委第二书记、书记,并任北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1983年10月任北京师范大学顾问,直至离休。

  “文化大革命”中,聂菊荪同志受到冲击和迫害,获得平反以后,他怀着对党的一片衷心,把文革期间补发的全部工资都交了党费。

  聂菊荪同志到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时,“文革”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面对遭受浩劫后的北京师范大学,聂菊荪同志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倾注全部精力,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他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负责地平反冤、假、错案,调动了学校大批干部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他深入干部群众,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为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团结,安排使用干部和起用中青年干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重视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尊重专家学者,走访并听取他们对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他在领导恢复建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学校管理、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优秀的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校工作、维护学校的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校建设中,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他重视学校党的建设、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他提出要保持和发扬北京师范大学老校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使其校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保持和发挥“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动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出版社。

  聂菊荪同志十分重视校史建议。根据他的建议,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到全国各地访问健在的“五四”时期和“一二九”时期的老校友;他还亲自邀请在京的老校友回母校与师生座谈;为广泛联系国内外校友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十分重视抢救校史资料,组织力量编写校史,并亲自审定出版了我校第一部校史。

  聂菊荪同志长期在文教战线、主要在高等院校担任领导工作,他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承担任务,工作勤恳,积极负责,任劳任怨;他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专家学者,团结干部,联系群众,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他作风民主、公道正派,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粉碎“四人帮”以后,聂菊荪同志敏锐地认识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极端重要性,他与一批老同志搜集、整理了董必武同志有关法制建设的文章和报告,并经中央批准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董必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军事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对推动和加强法制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聂菊荪同志离休前,为了响应党中央研究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和事迹、继承和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秀作风的号召,在与董必武同志夫人何莲芝同志商议下,发起成立了董必武同志年谱传记编撰组。他多方组织人员,主持编写工作,并亲自承担了许多具体工作,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曾主持编纂董必武同志《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董必武选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离休后,他继续主持编纂《董必武年谱》、《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战线文集》和《董必武传》(分别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他在病榻中还竭尽心血坚持将《董必武传》完稿,直到出版,令他身边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感动。文集和传记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对董必武生平、思想特别是法制思想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离休后,聂菊荪同志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认真学习党的理念和方针政策;他关注学校的改革发展,坦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与同志们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虽因病在医院,仍在病床上坚持学习文件材料;在长期患病中,他顽强地同疾病斗争,显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

  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聂菊荪同志(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3日零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聂菊荪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张德江、贺国强、王刚、许嘉璐和孙起孟、任建新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